Code前端首页关于Code前端联系我们

为啥做项目时优先选成熟的Vue3组件库?

terry 2周前 (10-04) 阅读数 61 #Vue

现在Vue3已经成了前端圈的“香饽饽”,很多团队做项目都优先选它,但自己从头写弹窗、表格、表单这些组件,不仅费时间还容易踩坑,这时候前端组件库就像“救星”,能帮我们把重复工作外包出去,专心搞业务逻辑,可市面上Vue3组件库那么多,Element Plus、Ant Design Vue、Naive UI……到底咋选?选完怎么快速用起来?遇到业务特殊需求咋扩展?今天就把这些问题拆碎了聊明白。

很多新手刚开始做项目,总想着“自己写组件才叫技术”,但真到 deadlines 压头时,就会发现组件库能省超多事儿。

开发效率这块,像表单验证、级联选择、树形结构这些组件,逻辑复杂还得考虑兼容性,自己写少则半天多则几天,组件库直接拿现成的用,改改参数就能跑,比如做后台管理系统的“角色权限树形选择器”,Naive UI 或 Element Plus 里的树组件,套上数据结构和事件监听,几十行代码就能搞定,要是自己从零写递归渲染、勾选逻辑,光调试就得折腾好久。

然后是设计与代码的一致性,成熟组件库都有统一的设计语言,Ant Design Vue 的“极简+科技感”、Vuetify 对 Material Design 的还原,组件之间样式、交互逻辑一脉相承,团队协作时,设计师按组件库规范出稿,前端直接复用组件,不用反复沟通“这个按钮圆角多少、hover 效果啥样”,减少来回改需求的内耗。

还有维护成本,组件库背后有社区或大厂团队维护,像 Element Plus 是饿了么团队+社区共建,遇到浏览器兼容性问题、Vue3 新特性适配,官方会及时更新,要是自己写的组件出了 bug,半夜还得爬起来改;用组件库的话,跟着升级版本就能享受修复,省心太多。

性能优化,主流组件库在渲染性能、包体积上都做了优化,Naive UI 默认按需加载,组件内部用了 Vue3 的 Teleport、Suspense 等新特性,渲染大表格时还做了虚拟滚动优化,自己写的组件很可能因为没做按需、没处理长列表渲染,导致页面加载慢、交互卡,用户体验直接打折扣。

主流Vue3组件库各自有啥特色?

市面上 Vue3 组件库不少,但每个“性格”不一样,得看项目需求配对。

Element Plus:中后台“老大哥”,生态稳如老狗

Element 从 Vue2 时代就火,升级到 Vue3 的 Element Plus 更是中后台项目首选,它组件覆盖超全,表格、表单、日期选择器这些后台刚需组件一个不落,文档是中文的,对国内开发者友好到不行,而且生态周边多,比如配套的图标库、低代码平台(像 Form Generator),甚至有现成的后台管理系统模板,拿来就能改,适合做企业级后台、内部管理系统,尤其是团队里有不少 Vue2 转 Vue3 的同学,用 Element Plus 上手没难度。

但它也有小缺点:默认风格偏“传统后台”,要是做 ToC 端(比如用户社区、电商前台),自定义样式得花点功夫;包体积如果全量引入会稍大,不过用按需引入能解决。

Ant Design Vue:大厂设计体系,复杂交互能手

蚂蚁集团出品的 Ant Design Vue,继承了 Ant Design 那套“严谨+国际化”的设计语言,它在复杂交互和企业级场景下优势明显,比如表格的树形结构、可编辑单元格,表单的动态增减表单项,这些复杂功能组件库自带解决方案,而且对国际化支持特别好,多语言切换、RTL(从右到左)布局都能轻松搞定,适合做面向全球用户的产品,或者需要复杂权限管理、多语言的中大型项目。

不过它的学习曲线比 Element Plus 陡一点,组件 API 设计更偏向“大厂严谨风”,新手得花时间看文档;另外默认样式偏简约商务,做年轻化设计时自定义成本稍高。

Naive UI:轻量+极致可定制,TS 党狂喜

Naive UI 是近几年冒头的“后起之秀”,主打轻量和可定制,它的组件体积很小,默认按需加载后包体积控制得很优秀,适合对性能敏感的项目(比如移动端 H5、低配置设备的应用),而且它对 TypeScript 支持堪称“教科书级别”,组件Props、事件的类型定义特别全,写代码时 IDE 能精准提示,TS 爱好者用着超爽,设计风格走“极简清新”路线,自定义主题时,不管是改颜色、圆角还是阴影,都能通过主题编辑器直观调整,甚至能导出完整的主题配置文件。

适合啥项目?需要极致性能(比如移动端页面首屏要秒开)、团队技术栈以 TS 为主,或者想要自由度超高的设计风格的项目,唯一要注意的是,它的生态周边(比如现成模板、低代码工具)比 Element Plus 少,需要团队自己多造点轮子。

Vuetify:Material Design 死忠粉,移动端适配强

Vuetify 是 Vue 生态里 Material Design 风格的代表组件库,从 Vue2 到 Vue3 一直坚持 Material Design 规范,它的移动端适配做得特别好,组件自带响应式逻辑,比如导航栏在手机端自动变成抽屉式菜单,表格在小屏幕下自动折叠列,而且组件数量多到夸张,从基础的按钮、输入框,到复杂的日历、时间线,甚至连游戏化的进度条、加载动画都有,适合做偏向 Material Design 风格的 App 内嵌 H5、海外市场的工具类产品,或者团队想快速落地 Material Design 设计的项目。

但它也有局限:Material Design 风格在国内 ToC 产品里接受度不算高,要是项目需要本土化设计,得大刀阔斧改样式;另外文档是英文的,对英语不太好的同学不太友好。

Arco Design:字节系设计系统,跨端潜力股

Arco Design 是字节跳动推出的组件库,背靠字节的设计资源,设计系统特别完整——不仅有前端组件,还有 Figma 设计稿、设计 tokens(统一颜色、间距、字体规范),设计师和前端能无缝协作,它在跨端场景下有优势,比如配合字节的跨端框架(像 Lark 桌面端技术),能让 Web、桌面端组件风格统一,组件的交互细节做得很细腻,比如按钮的按下反馈、弹窗的动画过渡,用户体验拉满,适合字节系生态的项目,或者追求设计系统一体化、需要跨端开发的团队。

选组件库前得先理清项目哪些需求?

选组件库不是看哪个火选哪个,得先把项目需求摊开,像拆盲盒一样一个个分析。

先看「功能需求」:组件能不能cover业务场景?

做后台管理系统,表格、表单、树形结构、上传组件是刚需,得看组件库这些核心组件是否强大,比如表格要支持树形数据、行编辑、前端分页/后端分页切换,Element Plus、Ant Design Vue 这类老牌库就很稳;要是做移动端社交 App 的 H5 页面,需要轮播图、下拉刷新、底部 Tab 栏,Vuetify、Vant(虽然 Vant 主要是移动端,但也支持 Vue3)更合适,要是项目需要富文本编辑器、图表组件,得看组件库有没有内置,没有的话能不能方便集成第三方(Element Plus 能轻松接 Quill、TinyMCE)。

再看「设计风格」:默认样式和需求贴不贴?

如果项目设计稿是“极简科技风”,Ant Design Vue 或 Arco Design 能省很多样式开发;要是设计稿走“活泼年轻化”,Naive UI 的清新风格改一改更省力,或者选 Element Plus 再自定义主题,要是硬拿 Material Design 风格的 Vuetify 去做国风电商页面,光改样式就得把组件 CSS 扒一遍,成本太高,不如换更适配的库。

还要看「性能要求」:页面加载、交互卡不卡?

如果是做营销页、活动页,首屏加载速度要控制在1秒内,选 Naive UI 这种轻量库更保险;要是做低代码平台,页面上要渲染上百个组件,得选渲染性能好、支持虚拟滚动的(Element Plus 的表格虚拟滚动),包体积也得关注,全量引入组件库可能让打包后体积暴涨,这时候优先选支持按需加载的(大部分主流库都支持,但配置复杂度不同)。

别忘「生态适配」:和Vue技术栈搭不搭?

项目用 Nuxt3 做服务端渲染(SSR),得看组件库对 SSR 的支持好不好(Element Plus、Naive UI 都有 SSR 解决方案);要是用 Vite 做构建工具,组件库的按需引入插件是否兼容(像 unplugin-vue-components 对 Element Plus、Ant Design Vue 支持很成熟),团队有没有用状态管理工具(Pinia),组件库的全局配置(比如弹窗的全局状态)能不能和 Pinia 联动,这些细节都影响开发体验。

最后看「团队技术栈」:大家能不能快速上手?

团队里全是 TS 高手,选 Naive UI、Arco Design 这种 TS 友好的库,开发时类型提示拉满,少踩类型错误的坑;要是团队刚从 Vue2 转 Vue3,Element Plus 这种熟悉的“老面孔”更容易过渡,组件库的文档是中文还是英文,示例代码是否详细,也决定了团队学习成本——毕竟没人想对着英文文档啃一下午。

拿到组件库后怎么快速落地到项目?

选好组件库只是第一步,能快速用起来才算“真香”,分享几个落地技巧:

第一步:项目初始化+组件库集成

用 Vite + Vue3 搭项目骨架(命令行跑 npm create vite@latest my-project -- --template vue),然后装组件库(npm i element-plus),如果是按需引入,装对应的插件(像 Element Plus 用 unplugin-vue-componentsunplugin-auto-import),配置 vite.config.ts 里的插件,这样只引入用到的组件,减少包体积。

第二步:基础配置先搞定

比如主题定制,Element Plus 可以改 SCSS 变量(新建 styles/element/index.scss,覆盖 $colors $font-size 这些变量,再在 main.ts 里引入);Naive UI 用主题编辑器生成配置文件,在 App.vue 里通过 provide(themeProvider, 配置对象) 注入,全局配置也很重要,Ant Design Vue 的全局弹窗配置、表单验证规则,提前在入口文件里设置好,避免每个组件重复写。

第三步:业务组件“二次封装”

组件库的基础组件是通用的,业务里得封装成“公司专属组件”,比如做后台的“部门选择器”,可以基于 Element Plus 的 Select 组件,封装成带部门树查询、权限过滤的自定义组件,以后所有页面用这个封装后的组件,改需求时只改一处,再比如全局的“确认弹窗”,把 Naive UI 的 Dialog 封装成函数式调用(showConfirm({ title, content })),业务里调用更简洁。

第四步:和状态管理、路由联动

如果用 Pinia 管理用户信息,组件库的导航栏、权限按钮可以结合 Pinia 的用户角色动态渲染;路由切换时,用组件库的 Loading 组件做页面加载动画,举个例子:在路由守卫里触发 Element Plus 的 LoadingBar 开始加载,路由跳转完成后结束加载,用户体验更流畅。

第五步:先跑Demo,再看API

每个组件库都有示例代码,先把官方的 Demo 复制到项目里跑通,理解组件的Props、事件、插槽怎么用,比如用 Element Plus 的 Table 组件,先跑通“动态列”“树形数据”的示例,再结合业务数据改造,遇到复杂组件(比如富文本编辑器),先看官方文档的配置项,再搜社区案例,避免自己瞎琢磨。

组件库满足不了业务时,怎么自定义和扩展?

就算组件库再强大,业务总有“奇奇怪怪”的需求,这时候得会“改造”组件库。

自定义主题:从颜色到样式全盘控制

大部分组件库支持修改主题,Element Plus 用 SCSS 变量覆盖,先找到要改的变量($primary-color 改品牌色,$border-radius-base 改圆角),在项目的 SCSS 文件里重新声明这些变量,再引入组件库的 SCSS 文件,这样编译时会用新变量覆盖默认值,Naive UI 更直观,用主题编辑器选颜色、调整阴影,直接生成主题配置对象,注入到项目里就行,要是只想改个别组件的样式,用深度选择器(::v-deep)覆盖 CSS,比如把按钮的 hover 颜色改成公司色:

::v-deep(.el-button:hover) {
  background-color: #ff6600;
}

扩展组件:继承+新增功能

组件库的基础组件功能不够,就“继承”它再扩展,Element Plus 的 Button 组件没有带图标+文字居中的样式,我们可以写个 MyButton 组件,继承 ElButton 的 Props 和方法,再添加自定义插槽或样式:

<template>
  <el-button v-bind="$attrs" v-on="$listeners">
    <template #default>
      <icon :name="icon" />
      <span class="button-text">{{ default }}</span>
    </template>
  </el-button>
</template>
<script setup>
import { ElButton } from 'element-plus'
defineProps({ icon: String })
</script>

这样 MyButton 就有了自定义图标+文字布局的功能,还能复用 ElButton 的所有特性。

封装业务组件:组合多个基础组件

业务里经常需要“组合型组件”,搜索+表格+分页”的套装组件,可以把 Element Plus 的 Input、Table、Pagination 组合起来,封装成 SearchTable 组件,对外暴露查询参数、表格列配置、分页事件等 props,内部处理数据请求、加载状态,以后页面里用 <SearchTable :columns="columns" :api="fetchData" /> 就能快速渲染带搜索和分页的表格,减少重复代码。

给社区提需求:Issue+PR

如果发现组件库缺少通用功能(比如表格的某类筛选逻辑),可以去 GitHub 提 Issue,描述清楚需求和使用场景,要是自己有能力实现,还能提交 PR(Pull Request),帮助组件库迭代,同时也能让自己的代码被更多人使用,积累开源经验。

Vue3组件库未来有哪些发展趋势?

前端技术更新快,组件库也在跟着进化,提前了解趋势,选库或自研时更有方向。

轻量化:体积更小,按需更智能

用户对页面加载速度越来越敏感,组件库会更注重“瘦身”,未来按需加载可能更智能,比如根据项目里的组件使用情况,自动 tree-shaking 掉没用到的代码,甚至支持“组件级别的按需打包”(比如只用 Button 组件,最终包只包含 Button 的代码),像 Naive UI 已经在体积优化上走得比较前,未来其他库也会跟进。

跨端能力:一套代码适配多端

现在很多项目需要同时做 Web、小程序、桌面端(Electron),组件库会加强跨端支持,Taro 结合 Vue3 做跨端开发,组件库需要适配不同端的渲染逻辑;Arco Design 这类有大厂背景的库,会和自家跨端框架深度整合,让一套组件代码能在多端运行,减少重复开发。

AI辅助:从代码生成到智能布局

AI 工具正在渗透前端开发,组件库也会结合 AI,比如输入“带搜索和筛选的表格组件”,AI 能自动生成基于某组件库的代码;或者根据设计稿截图,AI 分析出需要的组件和布局,自动生成 Vue 代码,组件库内部可能集成 AI 能力,比如表单验证规则自动生成、表格列自适应推荐等,提升开发效率。

设计系统一体化:组件+设计资源+Tokens

以前组件库只关注前端代码,现在更注重“设计系统”的整体性,未来组件库会和 Figma 设计稿、设计 tokens(统一的颜色、间距、字体变量)深度绑定,设计师在 Figma 里调的样式,前端能直接同步到代码里,真正实现“设计-开发”无缝衔接,Arco Design 已经在这么做,未来会成为趋势。

无障碍访问(Accessibility):让产品更友好

国内以前对无障碍访问关注少,但现在越来越多产品需要考虑残障人士使用(比如视障用户用屏幕阅读器),组件库会加强 Accessibility 支持,比如给组件添加 ARIA 属性、优化键盘导航、确保颜色对比度符合标准,像 Ant Design Vue 已经在文档里加入 Accessibility 指南,未来其他库也会重视这部分。

说到底,Vue3组件库没有“绝对最好”,只有“最适合项目”,选库时把需求拆细,落地时先跑通Demo再封装,遇到特殊需求大胆扩展,同时关注行业趋势,才能让组件库真正成为项目提效的利器,要是你正在选库或用库时遇到问题,评论区聊聊你的项目场景,咱们一起分析分析~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Code前端网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Code前端网发表,如需转载,请注明页面地址。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热门